香港正道館劍道場
|
||||||||||||||||||||||||||||||||||
|
||||||||||||||||||||||||||||||||||
初心道場 |
|||
劍道用品及防具
|
|||
劍道防具量度方法:
|
|||
竹刀保養
竹刀必須要時常檢查,以確保完整無缺。缺乏保養,如散開的竹刀,有機會於練習時插傷對方,甚至導致失明,絕不可掉以輕心。
竹刀各部件名稱及組合圖:
|
|||
|
|||
劍道的段位
劍道的段位,還有級位,是怎麼回事
段位,級位,都是衡量劍道練習者技術水平和劍道修養的標準。 通常,劍道練習者稱呼比自己擁有更高段/級位的練習者為前輩,如果對方具有比較高的段位,也可稱為老師,或者先生,就是日語中的Sensei,也是帶有尊敬意味的對老師的稱呼(這種用法在我國的五四時期也很常見)。 傳統的段位系統共分為十段,在其他武道項目,如跆拳道,柔道中,有段位者系黑色腰帶,故段位也稱為黑帶段位,例如黑帶二段,黑帶六段等.國際劍道聯盟不要求采用服裝和裝備對段位進行區別.目前劍道通過考試授予的段位為初到八段,(範士),初段(一段)開始,八段(範土)最高。(現今日本還有九段,十段己沒有!) 級位則分為十級,在其他武道項目,如跆拳道,柔道中,不同級位通過不同顏色的腰帶來加以區別,如黃帶,藍帶等.在劍道中,則與段位相同,不采用服裝和裝備來區分級位.根據國際劍道聯盟的要求,通過考試授予的級位為十到一級,十級最低,一級最高.要想具有參加初段考試的資格,必須先獲得一級。 只要通過一段時間(通常是一年以上)在道場中的努力練習,初學者基本都可以達到一級的水平,以下重點來介紹段位考試: 段位考試的通過率,隨段位的升高而遞減,在日本國內,從初段(一段)的通過率約為90%,八段則小於2% 下面是每個段位獲得者在專業人士眼中所達到的水准: 一段 禮法,基本技熟練者 二段 仕掛技(攻撃技),應用技熟悉者 三段 先,先之先,後之先,等 四段 應擁有指導能力,氣位,品格,態度正確者 五段 氣位,品格,態度,劍先運用熟悉者 六段 氣位,品位,態度,擁有高級指導能力者 七段 風格,品位,手の內,體捌き,冴,殘心,姿勢,態度,間合打突機會,攻防一致,正眼的構,氣力,迫力。 八段 術技精熟者,人格識見,指導能力出眾者,師範實質者 段位考試時間系統簡介: 參加段位考試,首先要滿足以下的要求: 初段(一段):已考取一級且滿14歲 二段:初段考取滿一年 三段:二段考取滿二年 四段:三段考取滿三年 五段:四段考取滿四年 六段:五段考取滿五年 七段:六段考取滿六年 八段:七段考取滿十年且滿46歲 對於考段失敗者,慣例在三個月之後才能再次參加段位考試 段位考試包括以下內容: 1.實技考試(兩次對戰): a.時間:每次對戰1分至兩分鐘, b.陪考:對戰的對手通常為共同參加同一段位考試的受試者,在受試者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以現有實力相近者作為陪考,通常為與受試者同一段位者或考試目標段位者,例如考試段位為三段,則陪考為二段或三段持有者. c.考前根據年齡對參加同一段位受試者進行編號,系統如下例: 如有四人以上參加初段考試,則根據年齡順序編號為101A,101B,101C,101D, 實技依次安排為 101A vs 101B 101B vs 101C 101C vs 101D 101D vs 101A 以此類推(四人一組) 2.劍道形(日本劍道形) 兩名受試者在通過實技的考試後,再重新安排進行劍道形考核 3.筆試 受試者在通過劍道形的考試後,通過者,才可進行筆試! 初段-七段考試的考官資格,考官人數要求及受試者合格條件: 考試段位 考官 考官人數 合格條件 初段 五段以上 5名 至少3名考官同意 二段 五段以上 5名 至少3名考官同意 三段 六段以上 5名 至少3名考官同意 四段 六段以上 6名 至少4名考官同意 五段 七段以上 6名 至少4名考官同意 六段 七,八段 6名 至少5名考官同意 七段 八段以上 6名 至少5名考官同意 沒有特例,以下是錯誤指引:(對於四段及以上的考試,如考官人數不足,可將考官人數降為5名,但必須至少四名考官同意方可確定受試者合格) |
|||
劍道形 - 高野佐三郎
劍道形課堂上的一次演練(容老師的課堂)
|
|||
劍道的形是從劍道的技術中挑選出最基本的部分組合而成。通過形的練習,使姿勢變得正確,眼力變得明朗,去掉不好的習慣,使太刀筋變得正確,動作變得機敏輕靈,掌握正確的打擊方法,掌握間合,提高氣勢,修煉氣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方法。
如果從剛開始就穿護具試著對戰的話,在進行勝負的爭奪的時候,姿勢動作會發生混亂,無法估計到氣合和間合,打擊也缺乏正確性,會養成很多不好的毛病,而且進步也慢。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先從形入手然後過渡到對戰這樣的先後順序。 在演練形的時候,務必帶有十分真劍對敵的氣合,沒有絲毫的大意,呼吸也務必平緩,忠實地按照劍道的法則來進行演練。 演練形時務必重視的是,不要只注意動作,而要包括精神方面的。如果氣合不充實,精神上欠缺慎重的話,不要想說能夠輕妙地演練了,那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動作難看的花拳繡腿罷了。 一刀流組太刀的由來 像今天這樣被統一起來的比賽形式,真的是不錯的。目前舉行的都是來自於以前德川幕府時代的做法。小野次郎右衛門老師當時奉職於德川家,采取了天人地陰陽,火水木金土這五個形態而創造了五行之構。 這個是以自然體為主體的,這五種構,在以前,不管哪種它的道理都是一樣。比如說,上段是火之位,中段是水之位,就像是水克火似的,但是對於這五個構來說,都有自己的生克關系,沒有說哪個不利,哪個有利的,大家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還是應該理解成,五種構之間沒有這種生克關系,沒有有利和不利的說法,大家都是一樣) 在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被稱之為劍道定式的構。現在,架構隨隨便便的,粗枝大葉的,似是而非的人不少。而以前的人是為了這個構費盡了心思,在神靈面前發誓,斷食,認真地考慮能夠保護自己的構。 包括伊藤一刀齋在內,不管是誰,只要是一流的劍客都是這樣費盡心血的,而且這些都是屬於個人的,就算要教授,也沒有辦法。為了讓這些能夠傳遞下去而將之簡易化的就是小野老師。 這個構,簡單的說,上段是火之位。有吞掉敵人的勇猛的氣勢。要完全地表現出像火一樣燒盡一切的氣勢。一旦執了上段,不能夠比對手慢,對手一進則打擊之,一退則打擊之,全力以赴勇猛地前進。 然後,下段是土之位。這個專門針對手指(拳頭)的。不管你穿的鎧甲再好,你的手最多也就只有甲手在防護著,(刀)鑽進手裡一拉,你的手指就掉了。如果手指沒有了,就算你是多厲害的劍豪也是沒有用的。 接下來是,水之位,也就是正眼之構。靜若止水,動若巨浪。伴隨著呼吸像隨著波紋一樣一搖一搖的。視線是在劍尖,手是放在肚臍前。眼睛、劍尖、肚臍之間構成三角形。如果能夠掌握好這個構,也就是說,你的身體是被很好的保護著的,這樣隨時你都可以開展進攻。 這個構,就是被作為劍道定式的構。對於學習劍道的人來講,這個是無論如何都要深入鑽研的東西。 再下來是陽之構。將武器藏在(身體)後方的構。對面的人只知道你手裡拿著武器,但到底拿的是什麼就不知道。首先面對對手,然後根據需要出刀。這個是秘藏著黃金之光,根據需要可以做出千變萬化的對應的構。 這個構是讓身體直立不動,伸直背脊,氣沉丹田保持身形不散,不管是拿刀的姿勢還是身體的姿勢都沒有勉強的地方,做到完善的身體之構, 然後才是一刀流五十六本的組太刀。不是套路對練。組太刀是將自流和他流組合之後才能發揮作用的。所以這就是指導將軍家的五十六本。 其他還有叫御家流的。就是用太刀進行左右的一文字切、四方切、八相,盡可能地將手伸直去做,然後又盡可能地把手收回來去做。這個動作如果做上一兩分鐘,不管是誰都會汗流浹背的。 關於這個體育法,德川家依然是知道的。先教導形,然後用這個體育法來鍛煉身體。這個是“止流”(止流:專指德川時代的柳生流和小野派一刀流在將軍家的流儀。由於禁止和其他流派進行比試,所以叫止流。因為一旦輸了,將軍家沒有面子。),所以不被民間所知曉。後來奧平太膳太夫中西忠兵衛發明了面、小手,改變了劍道的面貌,所有流派都跟著中西學,幾乎沒有人沒有學過這個。 桃井老師(八郎右衛門直由)也學了這個。叫做鏡新明智流。 到了德川第二代的時候,共有五十六個流派,融合這五十六個流派,一刀流制定了五十六本組太刀。所以,在一刀流中把形,叫做組太刀。 |
|||
古川和男的理論
(原文)
古川和男 劍道教士八段
攝於勝出第13回全日本選抜劍道八段優勝大會 (照片來源:全日本劍道連盟) |
|||
進行素振練習時,有沒有注意下列的動作? 如果要想掌握正確的劍道,那麼首先要從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素振開始。 大家在練習前的素振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呢?大多數人在進行素振練習時,都只當作是作為準備運動的一個項目。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素振裡面包含了劍道所有的要素。實際上有各種各樣的素振練習,如果我們一個一個仔細去分析的話,會從中瞭解到劍道基礎的本來面目。如果在練習時一直注意到那些關鍵的地方,那麼久而久之,你的劍道就會增強很多。 如果要實踐“生涯劍道”的話,那麼素振是必須重視的。不僅僅是在正式練習之前要進行,在一個人練習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不僅可以一個人能夠練習,而且能夠培養自己的實力,你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嗎?希望大家把正確的素振練習培養成一個習慣。 這裡說明一下,在素振練習時必須注意的有兩點: 第一,劍尖是否有生命力?如果劍尖沒有生命力,那麼就算是擊中了對方也不能算作是“一本”。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揮劍,劍尖是不會有生命力的。進行讓劍尖充滿活力的素振練習不僅重要,而且還關係著在跟對手對峙時所使出的招式的精准程度。 那麼如何才能進行讓劍尖充滿生命力的素振練習呢?關於這一點,步伐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步伐不好的話,劍尖也不可能有活力。關於素振,很多人容易犯下【只把注意力放在竹刀的揮動上面,卻忽視了真正讓劍尖充滿生命力的是步法】的這個錯誤。 經常跟大家講的,不論是左右移動還是前後移動,一定要注意腰部,儘量避免身體的上下移動。所追求的是在移動時頭部的高度不發生變化的平順感;如果身體上下的移動的幅度大,就說明在運動的時候有很多不必要的動作,這樣會削弱前進的力量和左右移動步法的力量。移動的平順能夠影響到身體出擊的威力,也就是劍招精准的構成因素之一。 我看到不少人在素振練習時從來不關注步法,只關照手上的動作;這樣的素振是不會提升自己的力量。只有劍尖跟隨步法互動,劍尖才開始獲得活力。使用整個身體進行平順的素振練習,這樣一定能夠提升你的劍道的。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素振練習時是否帶有“先”的意識進行的。不能進行為了素振而素振的練習,一定要進行能夠運用到實際的素振練習。重要的是,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假想對手的存在。是否切至對手的下顎了嗎?打擊完成後是否做好殘心了嗎?如果在練習素振時意識到這些地方的話,你的劍道必然能夠提升不少。 基礎之一 握劍時拇指的朝向是否正確? 如果要進行正確的素振,“構”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在這裡尤其想針對握劍手勢的要點進行闡述。 當我在東海大第四高中執教的時候,都是讓學生用木刀,抑或是模擬刀來進行素振練習的。這樣做的原因是讓學生記住正確的握法,和感覺刀尖的活力。 自古就有,從竹刀的正上面正確地握刀之一說法。如果握法不正確,根本談不上劍招的精准。如果是木刀的話,因為劍柄是橢圓形的,自然而然地能夠正確的握刀。而竹刀的柄是圓的,稍不注意,就會變成橫向握刀。(譯者說明:“從正上方握刀”說的是兩手掌直接對準刀柄的背部,也就是一般說的虎口對準劍柄縫線;“橫握刀柄”也就是兩手掌心對準刀柄的兩側,也就是虎口向外翻移,造成是拇指根部在縫線位置。)。 要確認是否是從正面握住刀柄還是橫握刀柄,要點是上揮時注意拇指的方向。如果是從正上面握刀的話,上揮竹刀時,左手的拇指是朝正上方的。但是,如果稍微有那麼一點橫握的話,左手拇指就會是朝右上方的。這點可以透過鏡子來確認自己的拇指的朝向是否正確。 橫握竹刀的話,力量不能很好地傳遞出去,難以進行正確地打擊。試著揮揮刀就明白,如果力量能夠完全傳遞到竹刀,揮動時會有輕微的嘯叫聲。這個也可以用來確認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 基礎之二 沒有大腳姆指上翹,腳後跟著地的素振 再以【前進後退的正面打擊素振】練習來談談素振的要點。為了力量能夠順暢地傳遞到劍尖,平順的步法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注意腰部的位置,不要使頭部的高度發生變化,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要儘量保持平行移動。 實際上並不是像說的那樣容易執行。如果素振時只考慮竹刀的揮動,很容易使上半身用力過多。這樣的話將使下盤浮動,前進時腳拇指會不自覺地上翹,讓對手能夠看得見你的腳底。而且腳趾的上翹,會造成腰部的上下移動,頭部的高度也會發生變化。這不是平順的素振。要將氣沉入小丹田,放鬆上半身,做到能夠意識下半身的素振練習。 後退也是一樣的,如果上半身用力過多,造成腳趾上翹,左腳的腳跟會直接踏在地上。這就是所謂的“死的身法”。【不能讓對手看見你的腳底,不能將腳跟踩在地上】,請按照這些基礎認真地進行素振練習吧。 基礎之三 要具備隨時都能立即出擊的身法 最後一邊參考左右素振,一邊給大家講講身法的要點。 不僅僅是左右素振,在素振時有一件事情必須請大家注意。這個就是【不論何時都要以假想實戰的情形去練習素振】。比如正面素振,劍一定要下切至對手的下顎部。這樣的話,打擊就不會是輕飄飄的,能夠練成精純的打擊。只不過不是單單的打擊空氣,而是面對假想敵的打擊。這樣你的劍道會成倍的提高。 那麼,左右素振時,該假想什麼呢?這裡應該記住是和對方進行相互打擊後的身法練習。和對手相互擊面以後,穿過對手,快速地回轉腰部,調整身體的方向,後腳不前移的情況下立即再次出招。後腳不前移,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樣的左右素振練習能使身體掌握隨時都能出擊的身法。 素振,有各種各樣的,認真地練習每一種,都能夠學習到劍道的基礎。希望大家不要輕視素振的練習,應該認認真真地進行素振的修煉。 ----使用“滑步”進行打擊練習將可以掌握緊湊的打擊姿勢和“蓄勢”的感覺 在連載的一開始就已經強調過,對劍道來說,最重要的是“基礎”。而我認為,能否在一劍一足的距離中,不利用“繼足”而能擊面又是這個“基礎”的核心。那麼為什麼不能“繼足”呢?被認為劍道的最佳打擊時機是在對手停滯的瞬間。也就是要抓住對手心理的動向進行打擊。這是非常難以完成的事情。因為對手的破綻只是瞬息之間,要抓住這個瞬間進行打擊。這種場合,是沒有時間讓你先做“繼足”再打擊的。因此,掌握住機會,並具備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打擊對手的身形是劍道修行中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一刀一足的距離中,怎樣的打擊才能最快的擊中對手的面呢?我是一位高中劍道的指導者,經常看見學生為了能夠快速地擊面,拼命地將雙手前伸,將上身大幅前傾。表面上看來這種方式的打擊似乎很快,其實不然,甚至可以說是很慢的打擊方式。那,最快的打擊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身形不能潰散,從腰部發起的打擊。在一劍一足的距離中,向著對手平行移動這種直直的打擊才是最快的打擊方式。 在這裡需要一點意識上的變化。如果單純是為了縮短和對手的距離,那麼上身大幅前傾的方式也許是最快的。但是劍道的目的並不只是單單於此。劍道所使用的竹刀。重要的是自己的劍尖如何能夠抓住對手,並且能夠完成能夠稱得上“一本”的打擊。不要過度在意和對手的距離,試著意識一下如何才能快速揮動竹刀。身形不能潰散,從腰部發起的打擊能夠讓劍尖在一瞬間快速移動。然後才談得上“精准”。如果是“互相擊面”根本就不會輸給對手,而且當對手擊來時還可以施展“切落”技等等。不要讓身形潰散,是通往真正打擊的第一步。 要想不讓身形潰散,就必須進行“滑步”的修煉。通過學習“滑步”還可以掌握從腰部發起的打擊。不論是我在學校的教學還是在講習會上的指導,都把“滑步”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使用滑步擊面、擊小手、擊小手面胴的連續性。通過修煉這些,能夠在打擊的感覺中掌握腰部的平行移動。 使用“滑步”進行打擊練習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能夠正確地理解這個意義並實踐於練習中,那麼能夠真正地掌握擊面的技術。這個意義就是“蓄勢”。如果只是用“滑步”進行大而快的打擊還不是這個練習的最重要目的。破壞對手而打擊,抑或是誘使對手出擊而打擊。運用“滑步”逼近對手,到底使用了多少“蓄勢”,這個才是希望大家通過練習學習的東西。 我希望不論年齡和段位的高低,所用劍道練習者都進行這樣的練習。 基礎之四 掌握腰部的移動和“蓄勢” 首先,讓我們從“滑步擊面”開始學習。從一劍一足的距離開始運用“滑步”進攻,一邊大大地揮劍,一邊進行擊面。在這一連串的動作裡面濃縮了劍道裡很多重要的要素,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學習。 在這裡希望大家掌握的是腰部的移動。儘量保持身體不要上下移動,而是面向對手進行水準運動。如果是腳先出,或者怠慢了左腳的“繼足”,身體就會上下移動,成為身形潰散的原因。 還有一點請務必注意的就是“蓄勢”。如果一心只想著打擊而省略了【逼攻】的話,辛辛苦苦在練習中學到的東西,就變成了沒有意義的東西了。不要進逼的同時立即上揮竹刀,儘量忍耐到對手心動的那一瞬間。如果在平時的練習中也能時時注意到這些方面,應該很快地能夠掌握這些技術。 如果能夠掌握住“蓄勢”的感覺,不僅能在對手心動的瞬間進行打擊,而且還能夠進行擦擊技(Suriage-Waza)或返擊(Kaheshi-Waza)。也能夠擊出精准的打擊。 基礎之五 培養不會潰散的身體之軸 接下來講講使用“滑步”進行擊小手—面。關於這個的要點跟使用“滑步”進行擊面是一樣的,但是作為連續技,身形容易潰散,因此必須更加注意由腰部發起的水準移動。 尤其是擊小手,經常看見很多人都習慣于打擊時大幅前傾上身。由於打擊部位是距離自己較近的小手部位,很容易養成一邊只前伸雙手一邊躲避對手的打擊姿勢。但是這種打擊是不可能成為有效的“一本”打擊。【擊小手面,應該是包含真正的擊小手和擊面的兩個動作,無論是擊小手還是擊面都應該是能夠取得“一本”打擊。否則,擊小手面這個連續技就無法成立】。。只有在做到了用腰部發起的擊小手時,才能由擊小手過渡到擊面。 如何矯正擊小手時的身形潰散,可以使用“擊小手之後接著突刺”的方法。打擊對方小手後,就這樣立即轉入對對手的雙手突刺。如果擊小手後身形潰散了,是不可能連接刺擊的。 連續技裡非常重要的是,當第一擊沒有成功時,是否能夠立即打出第二擊,第三擊。所以希望大家通過這個練習能夠練成牢固的身體之軸。 基礎之六 不要用力過猛、務必做到平順,打擊後不能鬆懈 最後講一下使用“滑步”進行小手—面—胴—面的打擊練習。明確地告訴大家,這個練習非常難。在我的教學中,已經使用這個教學方法很長時間了,說實話,就算擊小手面能夠完美的達成,但是在這4個連續動作時,大部分人的步法就跟不上了。但是,如果這個能夠很好的掌握了的話,就可以說腰部的水準移動已經沒有問題了。 由於動作太多,所以關鍵是:【不能用力過猛。放鬆肩部,同時意識自己的丹田】。如果使用了多餘的力量,那麼速度也好,打擊也好,都會變慢。打擊也失去了精准,同時本來應該是“啪”清脆的聲音的,也會變成“哢叭”這種鈍音。小手—面—胴—面,這四個連續技,如果每個動作都能擊出“啪啪啪啪”的聲音,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僅限於這個練習,很多人在打擊時太過於專注在「用力」上頭,打擊完成後反而一下就鬆懈了。當然,認真的打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劍道來說重要的是打擊完成後的殘心。已經說過很多遍了,養成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出劍打擊的身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這個練習中,四個打擊動作一個一個都以同樣的意識認真地打擊,打擊完成後也不要鬆懈,一直到最後都要保持精神集中。讓我們大家都來進行這樣的練習吧。 -----通過打擊練習,將“滑步”的劍技付諸於實際 已經是第4期的連載了。前面所說的“一劍一足的距離中,能否後腳不繼足來打擊面”的意義,我想大家通過“滑步”的打擊練習,多少已經明白一些了吧。重要的是不要讓身形潰散。通過“滑步”的打擊練習,能夠矯正打擊時上身大幅前傾的毛病,同時也能夠體會由腰部帶領起動作的感覺。這樣練習的話,可以防止身體的上下的移動,同時能夠掌握不發生潰散的身形,實施漂亮的打擊。當然,漂亮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沒有多餘動作的打擊,能夠讓自己的劍尖淩駕于對手之上。另外,對於劍道來講修煉成不潰散的身形,沒有多餘動作的打擊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能夠抓住對手心理動搖的瞬間進行打擊。所以希望不要拘泥于年齡和段位的高低,本著重新認識基礎的意識,認認真真地不要間斷地進行“滑步”的打擊練習。 現在,把至今為止學到的的“滑步”的打擊練習再升一級,讓它更具有實踐性。所謂實踐性,就是說在實際的運動中去運用“滑步”打擊。這樣,打擊練習就變得必要起來。(一點說明:文章中出現了不同意義的“打擊練習”:“滑步”的打擊練習,可能指的是那種沒有打擊對象的空間打擊;這裡的“打擊練習”通過上下文來看是指有打擊對象的打擊練習。) 大家對於“打擊練習”(“打ち込み”)是一個什麼樣的認識呢?當被打擊體(元立ち)亮開部位後,立即進行打擊?當然這個也算是“打擊練習”(“打ち込み”)。但是如果只是單單等著元立將部位亮開再進行打擊,這個練習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打擊練習” (“打ち込み”)時必須意識以下幾點: 首先,重要的是有沒有實施“逼攻”。當對手把打擊部位亮開時,大家都有立即實施打擊的衝動。比如,大大地上揮打擊的場合,我們經常看見這種類型的劍道。就是,雙方正在對峙著,一方突然揮劍打擊。當然,擊面的基礎打擊練習是非常漂亮的,但是那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擊練習”(“打ち込み”)。跟使用“滑步”進行打擊練習一樣,上身不潰散,由腰部發起進攻。向對手實施了扎扎實實的逼攻之後才能上揮劍。這個時候抓住時機上揮竹刀,上揮了後立即實施打擊,此時後腳要緊緊跟上這樣才是精准的一擊。 還有一點務必請大家注意。就是打擊完成後的身形。“打擊練習” (“打ち込み”)是針對元立進行數次的連續打擊。如果打擊後立即鬆懈,又打擊又鬆懈,這樣進行的話,這個練習就白費了。正確的身形實施了打擊後,保持原有的狀態使用送足,快速穿過對手。然後絕不要鬆懈,立即轉身實施下一次打擊。務必要練成無論隨時都能實施打擊的身形。隨時都能實施打擊的身形指的是【從對峙的狀態開始,不用“繼足”而展開的打擊狀態】。 一邊要意識身形不能潰散,一邊不停地反復練習“打擊練習” (“打ち込み”)。這樣練習的話,可以練習到沒有多餘動作而平順的打擊。 基礎之七 通過遠距離的打擊練習可以感知“蓄勢” “打擊練習” (“打ち込み”)中的基礎是從遠距離實施打擊面的。不要單純的認為那是一般打擊練習,而是從比一劍一足遠的地方,一邊以意識“逼攻”一邊向前送足前進一步。這時注意,不要變成了“步足”。在基礎練習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一旦付諸於實施就變成“步足”的人大有人在。希望大家在練習時能夠回想一下使用“滑步“的打擊練習,用心地注意使用送足。 接著是,一邊進逼一邊揮劍。一直忍耐到不得不出劍的時候,“就是現在”,這時才大大地上揮。在實踐中如果“蓄勢”能夠切實地發揮效用,根據對手的動向可以產生很多施展應技的機會。 上揮後立即下擊。這時要注意的是左腳的跟進。如果左腳及時跟進的話,上身是不會潰散的。然後保持這樣的狀態使用送足快速穿過對手。往往在這裡,有很多人就會不自覺地鬆懈。如果在這裡鬆懈了,那麼就失去了連續的意義。直到轉身面向對手為止都不能鬆懈。 不只是擊面,擊小手,擊小手面都必須要這樣練習。 基礎之八 以後腳不“繼足”這種確確實實的打擊方式來小而快的劍招! 大的打擊劍招練習之後,現在讓我們進行小而快的打擊練習吧。如果要突然一下子把打擊的劍招由大變小的話,似乎又會產生一些困難。首先必須保證在打擊姿勢不潰散,能進行確確實實且有精准的打擊的基礎上,慢慢地將動作變小,並盡可能地加快速度。 在這裡,以小而快地擊小手—面的劍招為例,給大家講講重點所在吧。 首先,和遠距離擊面相同,都要注意打擊的動作要從腰部發起。接著,從自己能夠做到確確實實並有精准的打擊的範圍內,上揮竹刀並擊下,進行擊小手;如果這時左腳不能及時跟上,那麼劍招就沒有連續性。而且千萬要注意,小手打擊時,上體不能前傾。 如果能夠保持上身身形不潰散,那麼立即就能轉而擊面。然後快穿過對手並轉身,殘心,和元立正面相峙。這個時候請務必養成能夠立即再次出擊的身形。如果和元立又處在一刀一足的距離內,請再次立即出擊。請這樣連續打擊5次。如果能夠連續5次都能進行身形不潰散,確確實實的打擊的話,這樣變能夠掌握身形不潰散的好打擊。然後,擊小手胴,也進行這樣的練習。 基礎之九 如果身形潰散是無法施展刺擊的。 最後進行“由突刺—擊面”的練習。這個練習看似沒有多少普遍性,但是對於矯正身形潰散來說是非常有效的。非常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練習。 刺擊是非常容易受身形的影響的劍招。哪怕身形只有微乎其微的潰散,自己的劍尖就不可能準確地刺中對手的喉部。如果再加上手的前伸,或者上體前傾,那麼不論怎麼練習,你都不可能刺中對手。 從對峙的自然體,保持這樣的姿勢前刺,才是刺擊的關鍵。然後不要刺中就不放,通過確實地回收劍尖,才能夠使劍招精准。這個是身形潰散時無法做到的。然後正是因為劍尖回收時身形不潰散這個前提,才能繼續擊面。如何掌握身形不潰散的打擊,這個練習將會是非常有效的檢測方式。 同時,身形不潰散還意味著,當自己的刺擊被對手封殺了後,可以立即轉入其他的攻擊劍招。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練習。 ----切返,需要注意力和氣勢都不要斷斷續續,要持續關注著對手的氣勢走。 接下來,想談一下,對於每一位劍道練習者都很熟悉的“切返”(切り返し)。 切返這個練習,不論是新學員還是高段者,不分熟練程度,可以說,不論你走到哪裡,無論是學校、道場,每次練習的開始和收尾都是切返。也許在各位劍道練習者中,把切返當做是個熱身練習的人應該不少吧。 如果只是把切返當成是劍道練習的一個流程的話,這就太可惜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切返,包含了劍道中所有的基本要素。”姿勢、刃筋(應該是刀的運行軌跡)、手之內、步法、身法……不勝枚舉,切返的確是包含了劍道的所有基本要素。如果認真地觀察這一連串的動作中的每一個動作,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試舉非常有名的例子,過去京都的武道專門學校,整整1年除了切返,沒有進行其他的練習。對於劍道來說,切返就是那麼重要。當年從武專畢業的老前輩們,無論是70歲,還是80歲,都能夠輕輕鬆松地揮劍,而且都相當的厲害。所以說,切返對於提升自己的實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練習。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的練習。 那麼進行切返練習時,務必注意的是什麼呢?當然,一連串的動作都必須切切實實地本著基礎所要求的進行,但是,我在教學時常跟學生們講的是:注意力和氣勢都不能斷斷續續,要持續關注著對手的氣勢走。 注意力是不是一直都高度集中,是進行切返練習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注意力時斷時續,切返練習的效果會就減半,這樣的切返就和準備運動沒有什麼區別了。如果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氣勢也就一直持續傳遞到劍尖,這樣一下一下地認真練習,能夠讓自己的打擊變得確確實實。 這個和我的連載中所講的“在一劍一足的距離中,後腳不繼足的擊面”是有緊密相關的。在瞬間的勝負中,一呼一吸都關係著成敗。如果要保持旺盛的氣勢到最後的話,務必認真地進行切返練習。 如果不停地認真進行切返練習的話,大家的劍道應該有飛速的提升。比如因應技等劍技的掌握,也跟切返密切相關,這一說法毫不言過其實。而且大家如果認真地練習正確的切返,大家的劍道將來會步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基礎之十 正確切返的第一步是切切實實地擊面。 在練習切返時,大家的左右面都是打擊什麼部位呢?很多人肯定都會準確的回答:“當然是‘面’了”。但是真正確確實實地打擊在對手‘面’上的切返,並不是經常看到。雖然打擊在對手的竹刀上發出“啪啪”的聲音,但是觀察劍尖,大多都是對著空中打的。 所謂正確的切返,最關鍵的是,竹刀的運動軌跡要正確並且確確實實地打擊在對手的面部。也許在剛開始一段時間大家能夠做到正確的切返,但是隨著體力的消耗,到了後半,這個理所當然的擊面動作開始變得散亂,大多對著空處在打擊。希望大家隨時注意這個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是打擊左右面,但是竹刀的揮動軌跡左右都不對稱。掌握這一點的關鍵是左手不要偏離中心線。並且,要有操作真刀的意識去操作竹刀。 所謂有真刀的意識,就是說在打擊對手左右面時,如果是真刀,如果刀的運行姿態不正確,刀刃是切不進去的。如果刀的揮動軌跡正確,刀刃是可以直直的切進去。如果一直能夠保持 這個意識的話,應該能夠掌握左右對稱的打擊。 基礎之十一 要想增強實力請不要分散注意力 我們經常說“切返要一口氣打完”。當然能夠一口氣打完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如果沒有相當的熟練程度,要做到是非常困難的。 一口氣打完也就意味著從頭到尾都能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分散了,好容易充實起來的氣勢也會散失,練習的效果也要折半。切返時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這個時候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直接決定著將來大家的劍道提升程度。 下面講一下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兩點。第一點是,左右面打擊完畢後,準備最後擊面的連接部分。這個時候經常看見不少人突然亮開姿勢,重新調整身形。這個時候是不能鬆懈精神的。這個時候應該在左右面打擊完畢後,仍然保持充實的氣勢,直接進行擊面的打擊。這個時候劍尖會充滿了力量,對於對手來講,你的打擊是乘勢而擊的面。 還有一點是,進行左右面打擊的時候。每一次打擊是不是都有充沛的發聲。經常看見“面、面、面”發聲不充沛的練習者。這是由於注意力分散的一個證據。由於這些毛病是練習者自己不太能夠自己察覺的,如果發現自己的同伴有這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告訴他。 基礎之十二 做到姿勢正確,進行與應技相關聯的切返 前面也說過,切返的練習跟因應技的修煉也息息相關。 劍道是對人的技藝。對於對手的動向,要搶先一步看到,並且能夠養成“觀”的眼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能夠掌握對手心理的能力,那麼對於擊過來的劍招的對應能力將無限地廣大。 比如切返中的擊左右面,如果只是把它看成是單單的擊左右面是不行的。打擊並反擊,這樣去理解,才能夠和反擊相聯繫。面反擊面,面反擊胴,所有的這些都是切返中的動作的應用。如果考慮到這些進行練習的話,切返練習的效果會有很高的提升。 在打擊的時候如果姿勢不正確的話,是不可能擊出正確的反擊技的。正因為如此,就像前面說到過的,每日的練習不要光進行沒有敵我意識的打擊,而要自始至終實實在在的打擊對手(即使是之前說過的素振,也必須保持敵我意識的存在來練習才好)。 ----理解進攻型劍招的意義和掌握不偏離中心的打擊 這次,我想給大家講講“進攻型劍招”的話題。顧名思義,“進攻型劍招”就是自己主動向對手發起進攻的劍招。出頭技、拂擊技、擔擊技等等都屬於進攻型劍招。 首先希望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主動進攻”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否就是指自己單方面定義而一昧的打擊對手呢?當然,從“主動進攻”的字面上來看,的確存在這個意思;但是這種想法之中卻遺漏了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打出的劍招能否成為有效的“一本”?如果自己只是一昧的打擊,那麼這個打擊是否能夠成功抓住對手的破綻與正確的時機呢?大多人從自己的實際經驗中就能夠清楚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意。凡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打擊,應該大多數都會被對手化解或反擊了。為什麼?這是因為這樣的打擊,沒有使對手身形潰散的緣故。 關於打擊,自古以來便有三個“不可放過的時機” 的教誨:【對手將出未出之時】、【對手劍招用老之時】、【對手呆滯之時】。當對手正全神貫注地與你對峙時,你是沒有能夠打擊得手的機會的。那麼怎樣做才能夠創造打擊的機會呢?這就需要通過進攻(逼攻)讓對手身形潰散。進攻(逼攻)就是指在打擊之前讓對手身形潰散這一段時間的流程。要達到使對手潰散的目的,必須先要瞭解“進攻(逼攻)”和“蓄勢”。 關於“逼攻”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通過劍尖的相互爭奪,奪取中心線,或者故意將劍尖偏移中心誘使對手出擊。而我的教學是,儘量不讓劍尖偏離中心線的進攻打擊方式。如果要讓自己的劍尖不偏離中心線,首先自己的左手就應該確實地位於自己的丹田處。不論劍尖如何頻繁地上下、或表側、或裡側地進行拂擊呀卷擊呀等等技術,但是左手都應該一直放在自己的中心線上。由腰部發起進攻,使用竹刀的“鎬”部奪取對手的中心線。(關於“鎬”部,這個是比較難以說明的問題。大家可以上網去搜搜日本刀各部分的名稱。---譯者曾經搜到過。就知道“鎬”在什麼地方。“鎬”在真刀上是可以明顯看見的,也就是介於刀棟(刀背)與刃燒之間那塊稍微鼓起來的刀身整體最厚之處。但事實上竹刀是沒有“鎬”的。只有比較相似的地方,我不知道該怎麼用文字給大家說明,有日本老師的地方,劍友們可以直接問問老師。如果實在是沒有老師可問的,只能大致的告訴大家,表像上來說,竹刀的“鎬”大概是指竹刀的兩側,但是實質意義上,卻是要想像自己的竹刀具有“鎬”,並以自己的“鎬”來切開對方的“鎬”。)然後根據對手針對自己進攻的動向來區別使用劍技。如果,自己主動地去壓制對手的劍尖,使其偏離中心線,這樣自己的劍尖也很容易偏離中心線。 另外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蓄勢”。好容易一邊成功地取得了中心線,但是在對手潰散之前發起打擊的話,所有的努力就付諸東流了。進攻後,務必稍微忍耐一下。等到對手不能夠忍耐自己的進攻,或兩手上浮、或身形呆滯、或慌張出擊,抓住這個時機實施打擊。這時的忍耐,就是“蓄勢”。 運用“逼攻”和“蓄勢”使對手身形潰散,那麼剩下的只需要對對手實施精准地打擊。到了這一步,已經不需要忙著快速的打擊了。希望大家勿忘基礎,抓住對手的空隙,實施切實的打擊吧。 基礎之十三 自然地向將對手中心切入般地進攻對手的中心 進攻的第一步,是奪取對手的中心線。劍道也被稱作是相互爭奪中心線的劍道。得中心線者得天下,偏離中心線的人,被打擊。 在我的教學中,關於中心線的奪取,主張的是自然地切入對手中心。使用“鎬”自然切入,只要讓對手的劍尖偏離中心線一點點就行了。沒有必要專門去限制對手的竹刀。如果主動地去制約對手的竹刀,對手反而要進行反擊,同時也會加強戒備。對於警戒心很強的對手,要想實施有效的打擊是很難的。不要讓對手察覺自己在奪取他的中心線,這樣靜悄悄的進攻才是理想的進攻。 在攻入的時候,將自己的氣勢傳遞到“鎬”,也可以說是從上面向對方的“鎬”切下一般的擠出對方的劍的氣勢。這樣做的話,自己的劍尖不會偏離中心,對手也很難察覺到自己的中心被奪取了,這樣是打擊的絕好機會。 基礎之十四 通過表裡的進攻,來誘使對手身形的潰散。 關於進攻,有從上下進攻的,有從表裡(左右)進攻的。我的進攻多是從表裡進攻(自己的右手,對手的左手稱作表;相反稱作裡)。 僅僅從劍尖的表裡進行進攻,就可以使對手潰散,製造出打擊的空擋。在這裡我一邊介紹我最拿手的劍招一邊給大家講解。 我最得意的劍招是,當察覺到對手正在打算以出端技對付我時,將劍尖稍稍下潛,從對手內側(裡)繞入。這樣,對手的劍尖會被我的劍尖的動向所牽動,自然而然地劍尖會稍稍偏離中心。這時立即直直地擊面。雖說是從對手的劍尖內側繞入,實際只是潛到對手劍尖下方而已。僅僅是這樣,對手認為我打算從內側進攻,於是想來封殺我的竹刀,這樣不自覺地就偏離了中心線。 這時就算是互擊面,我勝算的幾率也非常高。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偏離中心線,打擊時是走的距離對手面的最短距離。而對手沒有將搶先貫徹到底,為了封殺我的竹刀而造成了劍尖偏離中心的狀況。所以實際上成了被我搶先的局面了。表裡的進攻,看似很單純,但實際上卻是深不可測的進攻。 基礎之十五 由一瞬間的“蓄勢”而製造的打擊機會 前面已經就“蓄勢”的重要性講了很多,對於進攻來說,“蓄勢”是非常有效的。正是因為有了“蓄勢”才是自己的進攻轉化成對手的潰散而表現出來。 關於“蓄勢”通過觀察刺擊的動作流程就比較好明白。凡是擅長刺擊的人,都是充分利用“蓄勢”的效果來出招的。 進攻的最初的階段。沒有蓄勢的刺擊,是向著“刺垂”(喉部那個保護)刺出的。這樣的話,首先,從距離上講,刺擊這麼小的部位,命中率不高。再則,從開始動作到抵達對手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就被對手避開了。 必須運用“蓄勢”的那一瞬間。讓劍尖到達了射程之內,但此時還要稍稍忍耐。讓一直認為我會打擊過去的對手,突然發現打擊沒有實施,這時會產生一瞬的迷茫。或者呆滯不動,或者手腕上浮。這時只需要直直的刺過去就行了。 左手牢牢地守住丹田處,不要偏離中心,這樣的刺擊的命中率會大幅上升。 基礎之十六 對應技就是讓自己內心安然不動,迫使對手發生動搖而乘勢打擊的劍招。 本回想給大家講講“對應劍技”。說道“對應劍技”大家會想到諸如:擦擊技、返擊技、拔技、切落技等等這些劍技;但是我經常講的“對應劍技”就是當對手出擊時,針對對手的動向,自己劍技的運用。所以從這個意思來說,出頭技也是“對應劍技”的範疇。 前面我說過“針對對手出擊的動向”這句話,這句話是本回所講的“對應劍技”中非常重要的要點。比如說:“面返胴”這個劍技。當對手擊面過來時,用竹刀的外側對應之,同時返轉竹刀擊對手的右胴。在文字闡述上,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劍技,所以大家也很容能夠想像出來。但是,實際上在這裡面遺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這樣吧,讓我們試著假想實戰的場景來看看這個劍技吧。敵我雙方,都扎扎實實地認真對峙著,這時對手發現了打擊的機會,立即前躍擊面過來……。但是,實際上在實戰中,真的會有這樣的場面發生嗎?如果試著站在對手的立場上來揣摩對手的心情呢?面對著沒有絲毫空隙對手,能夠就這麼隨便地實施捨身的一擊嗎?對沒有絲毫漏洞的對手實施打擊,被對手招架甚至被對手反擊都是理所當然的,對吧? 說道這裡,也許大家已經明白我要說的內容了吧。要想針對對手的劍技施展“對應劍技”的話,首先,你必須是對手產生動搖才行。能不能理解這一點,關係到你的“對應劍技”能不能成為“一本”。讓對手產生動搖,也就說讓對手發生潰散。讓對手發生潰散,使對手能夠按照你的意願打擊過來,針對對手的打擊,你才可以自由地施展擦擊技、返擊技、拔擊和切落技等等。如果只是為了施展“對應劍技”而在那裡等著對手的出擊,那麼你無法判斷對手到底是要用什麼劍技打擊過來,而且你的“對應劍技”的對應速度也會慢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的節拍。這樣的話,是很難擊出一本的。 那麼為了要讓對手發生動搖,讓對手潰散,該怎麼做呢?如果讓對手察覺到自己的打擊意識的話,對手會對自己產生警覺。重要的是,通過和對手劍尖和劍尖的攻防,讓自己的氣勢和對手碰撞,去瞭解對手的心理動向和習慣。如果能夠掌握對手的習慣,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使對手潰散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劍風,如果有五個人的話,那麼這五個人都有各自的劍道習慣。洞察對手的劍道習慣,思考進攻的方法,施展對手不能察覺的邀擊(讓對手主動出擊),同時自己必須一直保持隨時都能打擊的身形,這樣的話能夠做到迫使對手主動出擊。 但是,如果認為反正人人都有各自的劍道習慣的,所以不用經常練習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反而應該跳出自己經常練習的道館,去跟不同的老師進行練習,然後不停地被打擊;然後思考自己為什麼被打擊,不停地反復。這樣才是修煉“對應劍技”的有效方法之一。然後變換對手,試著模仿擊中自己的劍招,試著掌握打擊的時機,試著抓住打擊的感覺,將不同的打擊方式修煉到家。屆時,遇到相似的情況,你自然而然地會施展出漂亮的“對應劍技”。 基礎十九 越是高級的劍技,越要重視基礎。 跟自己出擊的進攻型劍技相比,“對應劍技”是針對對手擊來的劍技進行對應的劍技,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技術含量高並不意味著技術難度大。不能夠將基礎與對應劍技分割來看;應該是通過基礎的不斷積累,才能最終到掌握住對應劍技。所以想要掌握技術含量高的劍技,就必須先從檢查自己是否牢固地打下了正確的基礎開始。只要不斷堅持正確的基礎練習,在進行高技術的劍技的修煉,自然而然地能夠掌握住這些高技術劍技。 在從事困難的事情時,人總有在不知不覺中選擇最輕鬆的路走的這個毛病。尤其是“手之內”就是特別鮮明的代表。都學過“應該從竹刀上面握刀---虎口對準刀柄中縫。”,但是由於輕鬆,所以不知不覺的變成橫握了。橫握竹刀,會妨礙竹刀的自由揮動,對於需要竹刀複雜運動的對應劍技來講,橫握竹刀就是非常有害的。 因為不注意一個基礎的動作,就會妨礙將來的成長,希望大家再次回到基礎,來檢查自己的基礎。 基礎二十 使用“鎬”部來拓寬自己的劍技 對於使用“對應劍技”來說,使用“鎬”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擦擊技而言,“鎬”部的使用更是生命線,而且決定著劍技的成敗。我們經常說:“要用使用真刀的感覺來使用竹刀。”但是在只使用竹刀的練習中,要真正體會這句話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先從使用木刀開始來進行練習。 在這裡我們從“面上擦擊面”這一例子來講解“鎬”的運用。要使用“鎬”部,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隨便改變“刀筋”。向上擦擊對手的竹刀,往往會使用上多餘的力氣。直直地上揮,直直地切下,這個是基本。木刀有和真刀同樣的“鎬”部,僅僅是上揮,就足已讓對手的刀偏離了。 竹刀的情況也是一樣的,也是不能隨便改變刀筋。但是竹刀的左右兩側,沒有像真刀那樣明顯的“鎬”。這裡通過向上稍稍畫個半弧,從動作上來彌補這個不足。這樣的話,自然地可以使對手的竹刀偏離,並且將該上揮的竹刀切下,便是可以直接打擊對手的狀態了。 基礎之二十一 不是“等待”的對應劍技,而是“出擊”的對應劍技。 從“對應”這個字面上去理解,總是會造成“等待”的誤解。但是“對應劍技”並不是等到對手出劍了後,再對應的劍技。 大家試著想想,如果等到對手已經出擊了,在針對對手的劍技來進行打擊出頭技、返擊技等等,難道不是非常可怕和困難的事情嗎?如果運氣好的話,剛好能夠湊巧打擊到對方,如果運氣不好的話,毫無疑問地會被對手打擊到。比賽也就變成了賭運氣的東西了。 “對應劍技”不是“等待”,而是因為自己的“主動出擊”,才能發揮“對應劍技”的威力。因為自己的強攻,造成對手的潰散,從而迫使對手的出擊。這樣的打擊,不是靠運氣來左右勝負,而是完全靠自己的進攻發揮作用,來創造打擊對手的機會。 重要的是忍耐。不讓對手察覺地悄然攻入,直到對手心理動搖的那一瞬間,“啪”地打擊出去。如果在跟對手進行中心的爭奪中能夠贏過對手的話,對手必定會迫於壓力而作出相應的動作。抓住這個時候進行打擊。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進攻後,左腳,和丹田務必事先為發力做好準備,以便隨時能夠出擊。正因為如此,忠實地按照基礎進行修煉的正確的步法和身法是必要條件。在這點上,也必須進行認認真真地練習。 ----掛り稽古(Kakari-geiko)要和對手進行面對面的勝負。 要帶著猛烈的氣勢和對手碰撞 對於練習劍道來講,最艱苦但是又不能回避的就是掛り稽古(Kakari-geiko)。在初中、高中,大家都有被“折磨”的疲憊不堪的經歷吧。 所謂掛り稽古(Kakari-geiko)就是針對比自己高級別的元立,低級別的自己不停地向元立進行打擊的練習。表面上看,作為元立,亮開希望被打擊部位;打擊方一旦看到元立亮開部位後,迅速實施打擊。如果只是這麼單純的理解掛り稽古(Kakari-geiko)來進行練習的話 ,那麼這樣的練習最多只能起到5成的鍛煉作用。這個和面對著打擊台進行打擊沒有多少差別。然而真正的掛り稽古(Kakari-geiko)是,越研究越能發現裡面的學問高深的練習。正因為掛り稽古(Kakari-geiko)是非常辛苦的練習,為了不讓大家的辛苦白白浪費掉,希望大家能夠加深對這個練習的理解。 那麼,真正的掛り稽古(Kakari-geiko)是怎樣的練習呢?在這裡面,作為打擊方有打擊方必須遵循的原則;而作為元立方,也元立方應該遵循的原則。如果大家能夠正確地立即掛り稽古(Kakari-geiko),並切實地付諸於練習的話,那麼這個練習將會成為提升大家實力的最好的練習。 首先是打擊方,打擊方如果擅自地進行打擊是不行的。首先,前面說過的,掛り稽古(Kakari-geiko)是低級別對高級別的元立進行的打擊練習。雙方的意識相互配合時,才能真正地成為練習。如果只是自己一味地盲目打擊,那麼練習中和對手的“緣”(上下文來理解這個字應該是理解為針對對手的注意力)就斷了。打擊方,應該在一心不亂的打擊中,務必正確地理解元立方的意圖。 然後,打擊方務必帶著猛烈的氣勢,和元立方碰撞(這裡的碰撞應該是指氣勢上的碰撞)。掛り稽古(Kakari-geiko)是非常辛苦的練習。打擊方必須使出所有的力氣和體力去和對手(氣勢)碰撞。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內心應該會湧出無比快樂的感覺吧。如果這個時候,抱著“我一定要變強”的執念,向元立進行面對面的挑戰的話,總有收穫成果的時候。 作為元立的義務是為了讓打擊方得到有效的練習,所以必須要有搶先的意識來誘導打擊方。務必搶先察覺打擊方的動向,然後進行有效的誘導。該讓打擊方打擊時,讓打擊方打擊;該化解時就化解攻擊。元立方的一個決斷,關係到打擊方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元立方,首先必須考慮到的是,讓打擊方得到充分的鍛煉。元立方只有在正確地察覺打擊方的動向和心情時才能正確引導打擊方。時而鼓勵,時而喝斥,來激發打擊方的心情;務必讓打擊方進行正確的打擊。 基礎二十二 打擊方務必注意一定要大而快。 觀看初高中生的掛り稽古(Kakari-geiko)時,經常看見他們都是用小幅度動作進行打擊的。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就變成這樣的呢?掛り稽古(Kakari-geiko)本來就是這樣的,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在作怪吧。當然,小幅度動作的劍技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一點這個劍技能不能成為一本才是關鍵。如果打擊不能成為一本,那麼再多的打擊都不能提升自己的實力。對於掛り稽古(Kakari-geiko)也是一樣的。使出的劍招必須一下一下,切切實實做到“氣劍體”一致成為真正的一本。 所以打擊方必須在劍招的“大而快”上下功夫。尤其是面技。由於過分強調快,而實施小幅度打擊時,身形容易潰散;但是大動作的打擊,由於動作大,所以能夠讓人保持身形的正確。然後再慢慢地將大動作的打擊和小幅度的動作打擊相組合,讓掛り稽古(Kakari-geiko)成為富有變化的練習。 基礎之二十三 元立方不要放鬆注意力,不要讓打擊方得到片刻的鬆弛(原意是休息,但是譯者認為鬆弛更為合適) 在掛り稽古(Kakari-geiko)中,元立方重要的義務中的一條是,怎樣讓打擊方的體能到達極限。這一點,就要看元立方是如何掌握與打擊方的間合了。 有一個辦法就是,從遠距離(遠間合)讓打擊方進行大步前躍打擊。如果間合過於近,打擊方的劍技總會不自覺的變小,不容易讓打擊方使用全身進行打擊。所以,元立方應該注意抓住時機,注意取好和打擊方的距離,讓打擊方得到充分的練習。 還有一點就是,當打擊方打擊完成後如何取好和他的距離。這個就是打擊方完成打擊,取好殘心後,這時打擊方的意識處於放鬆的邊緣,這時,元立方所處的距離就非常重要。如果這時,元立方反而前逼,故意打消掉打擊方呼吸相繼的地方,這樣打擊方不得不立即打擊過來。這樣的練習很快打擊方的體能就會到達極限。 最後就是,元立方應該隨機應變地改變和打擊方的距離,讓打擊方能夠施展出大幅度劍技、小幅度劍技;不論哪種劍技,都能讓打擊方做到一本。這個是元立方應該做的。 基礎之二十四 通過嚴酷的練習來突破自己的界限 無論從體力上來講,還是從精神上來講,掛り稽古(Kakari-geiko)都是非常嚴酷的練習。正因為如此,所以除了掛り稽古(Kakari-geiko)以外,沒有其他的練習方式能夠像這樣在短期內提高自己的實力。如果要讓掛り稽古(Kakari-geiko)充分發揮效果,打擊方必須要抱有提高自己的意識;同時,元立方也必須有提高打擊方的意識。這種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元立方,除了當打擊方的劍技正確時,讓打擊方打擊過來之外,如果當打擊方的劍技不正確時,務必給予對方否定;這個也是元立方的非常重要的義務之一。然後作為打擊方,當自己的劍技被元立方否定後,不要對元立方的否定抱有不滿,而是應該思考自己的劍技到底什麼地方有問題,然後在下次同樣的場合,不要再犯相同的毛病。 如果只是對打擊方進行口頭說明的話,這個不能算是指導。這種,不用口頭講,但是也能讓對方進行反思的練習,也是讓對手成長的方法之一。 如果掛り稽古(Kakari-geiko)中,沒有“為打擊方著想”這個意識在的話,這個練習無異於是在欺負打擊方。在練習中元立方應該清楚地把握打擊方的實力和他的體能界限。如果元立方有著“為打擊方著想”的意識的話,通過嚴酷的練習可以讓打擊方能夠突破自己的界限。 |
|||
劍心
1.毋忘初心,
2.不可捨棄恩義, 3.給予人勇氣, 4.不重覆惡習, 5.不能有自私心, 6.不可恥笑人家的努力, 7.聽別人的批評, 8.金錢不能買到老師和朋友, 日文原文: 1,忘れてはならないものは初心, 2,捨ててはならないものは恩義, 3,人に与えるものは勇氣, 4.繰り返してはならめ ものは惡癖 , 5,通してはならぬものは自我欲, 6,笑つてはならぬものは努力 , 7,聞いてはならぬものは他人の批判, 8,お金で買えぬものは正師劍友 |